?顆粒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性吸附劑,由碳質原料(如椰殼、果殼、煤質等)經炭化、活化等工藝精制而成,具有發達的孔隙結構、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優異的吸附性能。顆粒活性炭的吸附原理主要基于其獨特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性質,通過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兩種機制共同作用,實現對多種物質的高效去除。以下是具體分析:
?

一、物理吸附:基于孔隙結構的分子間作用力
孔隙結構的作用
顆?;钚蕴烤哂邪l達的孔隙結構,包括微孔(<2nm)、中孔(2-50nm)和大孔(>50nm)。這些孔隙提供了巨大的比表面積(通常為500-1500平方米/克),形成大量吸附位點。
微孔:主要吸附小分子物質(如氣體、揮發性有機物),貢獻大部分比表面積。
中孔:吸附中等分子物質(如部分有機物、染料),同時作為微孔與大孔的通道。
大孔:吸附大分子物質(如膠體、蛋白質),并作為物質進入內部孔隙的通道。
分子間作用力(范德華力)
當污染物分子靠近活性炭表面時,會因分子間作用力(如色散力、誘導力、取向力)被吸附到孔隙內。這種吸附是可逆的,即通過升溫或減壓可脫附再生。
適用場景:去除水中的有機物、異味、余氯,以及空氣中的甲醛、苯等揮發性有機物。
二、化學吸附:基于表面官能團的化學反應
表面官能團的作用
活性炭表面含有羥基(-OH)、羧基(-COOH)、酚羥基等官能團,這些基團可與某些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,形成化學鍵,從而增強吸附效果。
酸性官能團(如羧基):易吸附堿性物質(如氨氮、重金屬離子)。
堿性官能團(如吡喃酮):易吸附酸性物質(如酚類化合物)。
氧化還原反應
部分官能團具有氧化還原性,可與污染物發生電子轉移,改變其化學性質。例如:
吸附重金屬離子(如汞、鉛)時,官能團可能將其還原為低毒或無毒形態。
吸附有機物時,可能引發開環、斷鏈等反應,降低其毒性。
適用場景
去除水中的重金屬離子(如鉻、鎘)、有機污染物(如農藥、染料)。
脫除空氣中的硫化氫、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。
三、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的協同作用
分層吸附機制
污染物分子首先通過物理吸附進入活性炭的孔隙結構,隨后與表面官能團發生化學吸附,形成多層吸附網絡。這種協同作用顯著提高了吸附容量和選擇性。
示例:吸附水中的苯酚時,苯酚分子先通過物理吸附進入微孔,再與表面羥基發生氫鍵作用,形成穩定的化學吸附。
孔隙結構與官能團的匹配性
微孔適合吸附小分子,中孔和大孔為化學吸附提供反應空間。
官能團的種類和分布影響對特定污染物的吸附效果。例如,含羧基的活性炭對重金屬離子吸附能力更強。
四、影響吸附效果的因素
活性炭性質
比表面積:比表面積越大,吸附位點越多,吸附容量越高。
孔隙結構:孔徑分布需與污染物分子大小匹配,以提高吸附效率。
表面化學性質:官能團的種類和數量決定對特定污染物的選擇性。
污染物性質
分子大?。盒》肿右走M入微孔,大分子需依賴中孔和大孔。
極性:極性分子易被極性官能團吸附,非極性分子則依賴范德華力。
溶解度:溶解度低的污染物更易被吸附。
環境條件
溫度:升溫通常降低物理吸附容量(因分子熱運動加劇),但可能促進化學吸附。
pH值:影響官能團的電離狀態,從而改變對酸堿污染物的吸附能力。
共存物質:其他污染物可能競爭吸附位點,降低目標污染物的去除率。